日本開車、加油、雪地閒談

剛從九州回來,去了福岡、大分,繼前年在沖繩,這是第二次在日本租車。對我們外國人(個人)來說,在異國能夠短期駕車旅行的夢想成真很大程度是倚賴中文發音的導航功能。

關於在日本租車、駕駛已有許多網路文章了。我稍微提一下加油跟雪地駕駛。首先是加油,只要租車,最少都要加到一次油,就是在還車前,租車公司通常還會要求檢視加油的收據。加油站有人服務的話還好些,但若是自助加油,以下要注意:

日本氣候比較乾燥,身體容易帶有靜電。在一切的操作前先將手碰觸去除靜電的裝置,個人覺得那個手掌圖還滿可愛又直觀,手掌貼上去即可。

螢幕截圖 2018-02-13 13.37.16

再來是付款。加油前要預選付款方式,通常有現金或卡片。圖中有綠色光點的地方,機器的透明塑膠外蓋掀起來後,將信用卡(カード) 或是提款卡prepaid card (プリペイドカード)插入,機器讀取後就會退出來。右邊(お札)是紙鈔。需要注意,有些機器是不收現金的。

螢幕截圖 2018-02-13 13.39.16

另外談談雪地開車的事情。雪地開車,是很有可能發生事故或具有危險性的,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曾經駕車在下雪結冰的路面上打滑;當時只能放掉油門、抓緊方向盤確保車身向前直行,放慢行車速度。這次在日本租車,雖特地勾選了冬季用輪胎(雪胎),但在實際要去滑雪場的那天,還是不敢自己開車,決定坐日本友人的車子上山。他的車上工具齊全,後來證明全部都派上用場。

DSC_4319

這個是雪鍊的照片,一付有兩個,分別加裝在兩個前輪。日本友人車上放著雪鍊,依路況決定是否裝在輪胎上面或卸除。裝雪鍊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有打算使用雪鍊的人平時就要練習好如何裝卸,購買的雪鍊也要符合輪胎尺寸。圖中藍色的S型鉤串起橘色的鐵鍊圈,應該是輪胎的內側、外側都要勾住,然後外側還要加裝黑色橡皮彈力圈,如圖中勾住橘鍊的五個灰環,黑色橡皮圈受力形成五邊形。

20180206_172932

朋友的車上還有拖拉車子用的金屬勾環跟繩索。我們在回程的時候,車子太靠近山壁,左側的前後輪都不小心陷入水溝裡;靠自車的力量出不來。水溝上面都蓋著積雪,目視完全看不出來跟路面的差距。我們車子卡在路邊,旁邊經過好幾台車後,終於有一台廂型車開到我們的前方停下;尾門打開裡面有好幾個雪板,看來是一群滑雪愛好者。前車從左側下車的人一腳就踏入積雪的水溝裡,應該嚇了一跳吧!這群見義勇為的朋友感覺處理類似的狀況很有經驗,跟我的日本朋友討論評估完現場後決定以前車拖拉我車,於是我車上備有的勾環跟繩索就派上用場。將勾環跟繩索在兩車之間固定後,我方所有人下車,前車跟我車由這群人的其中兩位來開,很有默契地先將繩索延伸到緊繃狀態,再發力拖拉。第一次嘗試是失敗的,第二次前車與我車之間的角度加大,增加把我車拖離路面的應力。這一次,車子發力後,前輪就跨上路面,後輪還在溝裡;接下來將整車完全拖上來就輕而易舉了。但是,故事還未完結。